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前,我就聽過陸川是位很有獨特想法的導演,只是沒想到陸導的這部南京!南京!”會用這麼赤裸裸地手法將戰爭的醜陋面呈現在大銀幕前,而其中以日軍的角度來看待南京大屠殺這種極富爭議性的拍攝方式,更是讓我十分地欽佩,陸川,你真有種!


 


        首先,來跟大家談談南京大屠殺的背景,193711月,國軍在淞滬會戰失利後,上海落入日軍手中,而當時的首都南京距離上海大概三百公里左右,守不守南京就成了國軍軍事會議上的重點,而在會議裡大部份的將領如白崇禧、俞濟時、王耀武、甚至軍委會祕書長張群以及德國首席軍事顧問福根豪森上將都認為棄守南京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就積極面,棄守南京後,國軍可以撤往長江沿岸,阻止日軍沿津浦線北進,也可阻止日軍西進,而就消極面來說,可以宣佈南京為不設防城市,如此則日軍便受到國際法約制,不可以任意殺害平民。


 


        


         "淞滬會戰時,前往赴援的國軍部隊。"


 


   


 


        但是有兩位將領則堅持防衛南京,一位是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劉斐中將,另一個就是後來棄南京逃走的南京防衛司令官唐生智,這兩位在會議上主張死守南京,而蔣介石就在19371125宣佈防衛南京,血戰就此展開。


(左為唐生智,右為劉婓)


 


        


 


國軍防守南京戰略為「少兵駐點,保持機動」,但唐生智卻違反了此一戰略指導原則,他集中了十萬國軍部隊佈防,但又沒有給部隊提供作戰計畫,結果部隊指揮混亂,當國軍一路節節敗,唐生智1212當晚便與司令部五百餘人棄城逃走。


 


1213,日軍總攻擊,南京守軍在無人指揮的狀況下大亂,少部份官兵則持續與日軍作戰,但大部份都遭到日軍殺害,因為指揮或命令不明而死的國軍人數占南京守軍總數的八成以上。


 


之後日軍進城,發生南京大屠殺。


 


        本片拍攝手法和1993年奧斯卡最佳電影Schindler'sList一樣,以黑白片的方式來表現,雖然降低了畫面的殘忍度,但卻大大增加了戰爭的悲哀與沉重氣氛,國家意志因為戰爭得以操弄個人自由的壓迫感則隨著劇情排山倒海而來,很少有一部電影會讓我看了半小時後,因為寫實的畫面與氣氛開始讓我想逃避不看,在經過一番心理武裝之後,才能夠繼續看下去。


 


        劇情主要藉由日軍憲兵士官角川、德國人拉貝的秘書唐先生和中國老師姜淑雲,這三人眼中所看到在日軍佔領下的南京情況,片中沒有一般戰爭電影的英雄主義,大屠殺時也沒有一絲絲血腥的感覺,但是光畫面帶到機關槍的答答聲響,加上強姦與慰安婦畫面,就已經讓我感到震驚與難受。


 


片中其它的角色,表現的也十分細膩,例如陸劍雄與所屬士兵以寡擊眾,但最後卻被俘,以及國軍寧死不屈,在機槍的掃射下大喊著「中國不能亡」,或是安全區內的婦女為拯救其它人而做慰安婦等情節,都讓我感動,且深思反省。


 


        前面的故事還沒說完,其實在日軍方面,主要的作戰構想是依據關東軍副參謀長石原莞爾少將便主張的「不擴大方針」,也就是「以戰逼和」,因為日本是個海島國家,所有的戰略物資都無法自給自足,國內的生產能力根本沒辦法因應在中國戰場的消耗,如果打持久戰,對日軍較為不利。


 


但是當時在前線的日軍將領在淞滬會戰之後,已被勝利沖昏了頭,一聽到國軍將以重兵防守南京時,便不顧一切的向南京前進,雖然當時陸軍大本營立即下令停止進軍,但參謀次長多田駿的官階是中將,根本無法命令以松井石根大將為首的第一線日軍,最後只得在1128批准進攻南京的計畫。


 



(左為松井石根,右為多田駿)


 


 


歷史總是在多數的偶然下造成必然,願,我有生之年,永不遇戰火威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embo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